南昌市

南昌是江西省的省会城市,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城市,国务院命名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辖三县(南昌县、进贤县、安义县)、六区(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青山湖区、新建区)、三个国家级开发区(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红谷滩新区、临空经济区、综合保税区,总面积7402平方公里,总人口530万。

 南昌是江西的省会,南昌市位于东经115°27′-116°35′,北纬28°09′-29°11′,处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滨临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南昌之名始于西汉,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派颖侯灌婴率兵进驻南昌,并修筑南昌城,定名南昌,取“南方昌盛”之意。唐宋为江南西道及洪前治所,为东南有名的都会,故又称“洪都”。南昌又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八一”南昌起义举世闻名,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此,故南昌又有“英雄城”之美称。南昌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温和,日照充足,一年中夏冬季长,春秋季短。南昌是典型的“夏炎冬寒”型城市,夏天非常炎热,有“火炉”之称;冬天又比较寒冷,因此春秋季节去南昌旅游是比较适宜的。景观:腾王阁、南昌八一公园、西山万寿宫、象山森林公园等。

  南昌,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位于江西中北部,赣江、抚河的下游,濒临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西南岸。南昌地区有春、秋季短,夏、冬季长的特点。虽然四季长短不同,但季节特征明显:春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雨。历年年平均气温在17~18℃之间,冬夏气温变幅大,盛夏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隆冬极端最低气温则为-10℃;历年平均年降雨量在1600毫米左右,但年内降水分布不均匀,汛期4~6月雨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
南昌境内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光照充足,且作物生长旺季雨热匹配较好,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气象条件,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但是,由于地处季风气候区,每年季风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气温变化较大,降水分布不均,高温干旱,低温冷害和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发生较频繁,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

  南昌,江南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简称“洪”,原中华民国军事首都,现为江西省省会,中国特大城市之一,具有2200多年城史。城市分五横三纵、总体五环,现建成三环。南昌是中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之一,有东方爱丁堡之美誉。东城区的瑶湖新城正在逐渐形成众人所目的东方西雅图。南昌作为国家创新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卫生城市之一,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城中主要有十湖一江,有跨湖、跨江大桥29座,主要跨江跨湖型大桥及隧道就有:八一大桥、南昌大桥、赣江大桥、英雄大桥、生米大桥、朝阳洲大桥、艾溪湖大桥、瑶湖大桥、凤凰大桥、经航大桥,青山湖隧道、象湖隧道、艾溪湖隧道,红谷滩过江隧道等。

  南昌为长、珠三角及闽东南经济发达地区之共同腹地,是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重要制造业基地乃省外大型产业及总部转移对接的基地。2006年被《新闻周刊》杂志(Newsweek)选为世界十大动感都会(The Ten Most Dynamic Cities)之一,全球著名摩天楼城市,拥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被誉为“未来都会,绿色之都”。
南昌是闻名全球的世界动感都会,也是一座现代与古老兼并的著名城市。南昌具有“西山东水”的自然地势,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东方水城,拥有异常丰富的水资源。全市总面积7402.3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达2204.37平方公里,占29.78%,居全国前三甲,在全国省会以上城市中排在前三位。南昌具有“西山东水”的自然地势,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东方水城,有着美丽的赣江江景,巧妙地利用其地理条件,充分展示江南水城的优势,把偌大的城市打造成文明花园城市。

  南昌现今下辖: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青山湖区、湾里区、红谷滩新区、高新区、南昌经济开发区、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望城新区以及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4个县。共有29个街道、47个镇、33个乡,499个社区、1141个行政村;其中市辖区共有29个街道、10个镇、2个乡,389个社区、167个行政村。
【区划人口】
南昌市下辖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等四个县,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青山湖区、湾里区等5个区,以及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昌北区)、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区)和红谷滩新区。
人口:据公安户籍统计,南昌市年末户籍总人口为491.31万人,比上年末净增7.3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2.76万人,增长2.2%。据2007年全市变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为458.0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3.63‰,死亡率为5.79‰,自然增长率为7.84‰。
从业人员:全市年末社会从业人员271.9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22万人,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77.42万人,第二产业60.44万人,第三产业134.13万人。年末在岗职工59.04万人,增长5.3%,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人数38.5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4万人。
城镇再就业:我市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6万人,安置“4050”等困难群体1.3万人;城镇就业培训人数5.4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9万人,跨省劳务输出24.5万人。

  【历史沿革】
南昌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著名文化古城。早在五千多年前,就已有人在此生产生活。至三千年前,北至艾溪湖,南至青云谱,这一弧形地带形成了古代南昌居民的聚集区。据《汉书》记载,汉高祖5年(前202年),汉将灌婴奉命驻军当地,修筑“灌城”,次年修筑城池,城址在今南昌火车站东南约4公里的黄城寺,城周长十里八十四步,称为“灌婴城”,开创南昌建城史。开创了南昌的建城历史,并取“昌大南疆”和“南方昌盛”之意,定名“南昌”。南昌地处江南,水陆交通发达,形势险要,自古有“襟三江而带五湖”之称。南昌先后有豫章(汉)、洪都(隋唐)等称谓,是历代县治、郡府、州治所在地,向来繁荣昌盛。
六千多年前,南昌就建有若干个原始居民点。至三千年前,南起青云谱北至艾溪湖,形成了古代南昌居民的聚集区。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命颖阴侯灌婴驻守南昌一带。次年(公元前201年),灌婴率部在今南昌火车站东南约四公里的皇城(黄安)寺附近修建了一个方圆十里八十四步、辟有六门的土城,时人称之为灌城,系南昌建城的开始。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析九江郡置豫章郡,并设南昌县为附郭县,属扬州,南昌之名始此。莽新改豫章郡为九江郡。东汉复故。晋属江州。南朝梁称豫章王国,陈复为豫章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罢郡置洪州,大业三年(607年)复为豫章郡。
唐武德五年(622年)复为洪州,贞观初属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属江南西道,天宝元年(742年)改洪州为豫章郡,至德元年(756年)豫章郡更名为章郡,乾元元年(758年)再称洪州。五代南唐中主交泰二年(959年)升洪州为南昌府。
宋开宝八年(975年)复名洪州,天禧四年(1020年)属江南西路,隆兴元年(1163年)为隆兴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隆兴路,二十一年更名龙兴路,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改为洪都府,次年更名南昌府。
明洪武三年(1370年)南昌、新建2县同城而治。1914年为豫章道。1926年北伐军攻克南昌后开始设市。撤道,析南昌、新建县治置南昌市,由省直辖。
至今
1949年5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接管南昌中华民国政府政权,成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江西省辖市、江西省人民政府驻地。1955年,南昌市设东湖、西湖、胜利、抚河4区。1958年增设青云谱区,南昌专区南昌(驻莲塘镇)、新建(驻生米镇)2县交由南昌市领导。1961年增设郊区,南昌、新建2县划归宜春专区。1971年南昌、新建(驻长堎镇)2县再次划入。1980年撤销胜利、抚河2区。1981年增设湾里区。1983年宜春地区安义县、抚州地区进贤县来属。

精选留言

南昌市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