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

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南部。东邻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毗广东省梅州市、韶关市,西接湖南省郴州市,北连吉安市和抚州市。地处北纬24°29′-27°09′,东经113°54′-116°38′之间。纵距295千米,横距219千米,全市总面积39379.64平方千米,占江西总面积的23.6%,为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赣州市是珠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区的腹地,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也是连接长江经济区与华南经济区的纽带。“据五岭之要会,扼赣闽粤湘之要冲”,自古就是“承南启北、呼东应西、南抚百越、北望中州”的战略要地。赣州市人民政府驻章贡区,距省会南昌市423千米,距首都北京市2021千米,距广东省广州市465千米,距台湾海峡360千米。
【地势】山脉的分布和走向组成地貌骨架。环绕赣州市四周的有武夷山、雩山、诸广山及南岭的九连山、大庾岭等,众多的山脉及其余脉,向中部及北部逶迤伸展,形成周高中低、南高北低地势。群山环绕,断陷盆地贯穿于全市,以山地、丘陵为主,占总面积的80.98%。其中全市丘陵面积24053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总面积61%;全市山地总面积8620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总面积21.89%;兼有50个大小不等的红壤盆地,面积6706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7%。海拔高度,全市平均在300~500米之间,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450座,崇义、上犹与湖南省桂东3县交界处的齐云山鼎锅寨海拔2061米为最高峰,赣县湖江镇张屋村海拔82米为最低处。

赣州市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属亚热带丘陵山区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冬夏季风盛行,春夏降水集中,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酷暑和严寒流时间短,无霜期长等气候特征。
2009年度全市年平均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正常。冬季气温偏高且变幅较大,降水特少,光照充足;春季回暖早,无“春分”寒和“清明”寒;夏季高温持续、台风纷扰、暴雨严重。7月3日本市遭受了一场历史罕见的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袭击,其范围广,强度大,致灾重,为建国以来有气象记录最严重;秋季高温少雨,秋旱明显。根据各气象要素和气候灾害情况综合评价,2009年度气候属“一般”年景。
【降水】全市总降水量平均为1318.9毫米,比历年同期少1.8成,属偏少年份(其中上犹、大余、兴国为正常年份,全南为特少年份,其他县市为偏少年份)。以大余1554.9毫米为最多,龙南1152.2毫米最少。
1~3月全市平均降水量为181.6毫米,比历年同期少5.0成,属特少年份。
4~6月全市平均降水量为563.1毫米,比历年同期少1.8成,属偏少年份。
7~9月全市平均降水量为349.0毫米,比历年同期少1.1成,属偏少年份。
10~12月全市平均降水量为225.2毫米,比历年同期多4.8成,属偏多年份。
【气温】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9.8℃,比历年同期高0.9℃,各县市年平均气温在19.1~20.8℃之间。全市年平均气温以于都20.8℃为最高,石城19.1℃最低;章贡区为20.2℃。全市极端最高气温为39.4℃,8月28日出现在兴国。全市极端最低气温以石城-6.6℃为最低,出现在2009年1月11日;章贡区-2.9℃,出现在2009年1月14日。
1~3月全市平均气温为12.5℃,比历年同期偏高2.0℃。其中2月全市平均气温为16.3℃,比历年同期高6.6℃,居历史同期第1位。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平均初日均为3月9日,比历年平均提早一周左右。
4~6月全市平均气温为23.2℃,比历年同期偏高0.3℃。
7~9月全市平均气温为28.3℃,比历年同期偏高1.4℃。其中9月平均气温上犹、崇义、大余、宁都、石城、瑞金、于都、安远、全南、定南等10县(市)创历史同期新高;
10~12月全市平均气温为15.0℃,与历年同期持平。
【日照】全市平均日照时数为1774.4小时,比历年同期多118.2小时,属正常年份。全市平均日照时数以石城2178.3小时为最多,崇义1469.5小时最少;章贡区为1856.4小时。
1~3月,市平均日照时数为339.8小时,比历年同期多105.9小时,属特多年份;章贡区为333.1小时,比历年同期多99.5小时,属特多年份。
4~6月,市平均日照时数为361.9小时,比历年同期多1.8小时,属正常年份;章贡区为420.6小时,比历年同期多9.2小时。
7~9月,市平均日照时数为621.5小时,比历年同期多5.5小时,属正常年份;章贡区为660.9小时,比历年同期少18.0小时。
10~12月,市平均日照时数为451.2小时,比历年同期多4.5小时,属正常年份;章贡区为441.8小时,比历年同期少12.6小时。
【主要气象灾害及气候事件】
高温、干旱。自2008年11月10日至2009年2月10日,全市平均降雨量为39毫米,比历年同期平均值少7.6成,降雨量异常少,创1959年以来同期最少记录,导致全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与此同时,天干物燥,全市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持续偏高。
进入夏季,全市又出现3次大范围的高温天气过程(日极端最高气温≥35℃):6月18~22日、7月8~24日和8月18~29日,而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高温酷暑天气出现在7月中下旬和8月中下旬。6~8月,全市平均高温日数36天,其中以于都49天为最多,寻乌18天最少;章贡区41天。持续的晴热高温天气,导致部分乡镇出现了轻度旱情。
9月22日开始到11月8日(共48天),全市无一场透雨,期间全市平均雨量仅3.4mm,较历年同期少96%。由于降水持续偏少、气温偏高,蒸发量大,各江河水位普遍较低,大部分地区的旱情处发展事态。
气温异常偏高。2月份全市气温起伏大,各地气温异常偏高。月平均气温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偏高6.6℃,为历史同期第1位高值。尤其是2月上、中旬,全市平均气温分别为15.4℃和17.4℃,比历年同期偏高7.1℃和6.6℃,均创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高。其中2月14日,各县市的最高气温除定南、兴国外(也为历年第二位)均打破了2月份的历年记录,全市极端最高气温达32.3℃(于都)。
暴雨、台风。3月5日,受弱冷空气扩散南下、中低层切变和西南气流的共同影响,我市普降大到暴雨,其中赣县、崇义、大余、南康、于都、兴国、宁都、石城8个县出现了暴雨, 由于前期雨量特少,这次暴雨天气不仅没有造成明显的灾害,而且有效的缓解了当前的旱情。
4月24~25日受高空低槽和中层切变影响,全市又出现一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其中25日有4个站出现了暴雨。
受北方强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11月11~12日,除了明显的降温外,还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其中暴雨出现了9站次,使得江河水位持续下降的态势得到遏制,也大大改善了土壤墒情,有利于冬季作物的播种,持续旱情也得到解除。

【地貌】
西部中、低山构造剥蚀地貌 主要分布在赣州西部的上犹县紫阳、寺下以西,崇义县西部及大余县内良、河洞、荡坪、左拔一线,主要山体为罗霄山脉南的诸广山脉及南岭山脉的大庾岭,海拔500~2061米,其特点是新构造运动上升强烈,基岩裸露,山坡陡峭,山顶多呈锯状、垄状,局部地方因沿节理裂隙风化和强烈流水侵蚀切割,可见锯齿状峰林、石笋、蘑菇山;有V型峡谷和嶂谷发育,也有瀑布、温泉分布。境内为赣江支流上犹江、章水等河流发源地,植被茂密,森林、草场、水利资源丰富。
南部低山、丘陵构造剥蚀地貌 主要分布在赣州南部的赣县、于都、会昌、瑞金南部及信丰、安远、寻乌、龙南、全南、定南全境,主要山体为九连山和武夷山南段。其中强烈上升和侵蚀切割较强的低山地貌分布在中山的山前地带,如会昌北面的武夷山南段,寻乌的中山排、桂竹帽,信丰的金盆山、油山,龙南的九连山,海拔500~1000米,其特点是新构造运动上升较强,山坡陡峭,山脊呈鳍状、垄状、尖峰状,流水切割较强,有V形谷发育,境内为赣江支流桃江、湘江、濂水等河发源地,植被覆盖好,为主要林区,以次生林居多,草场、矿产、水利资源丰富;间歇抬升,中等侵蚀和剥蚀丘陵地貌主要分布在低山区的山前地带,海拔200~500米,其特点是新构造运动缓慢,具有间歇抬升现象,基岩裸露,有薄层风化壳发育,并有崩塌、滑坡现象,流水切割中等,山坡较陡,山脊平缓,呈长垣状、垄状、馒头状,植被较稀疏,多河曲和侵蚀小盆地发育,为林农垦殖区。
中部丘陵河谷侵蚀堆积地貌 主要分布在赣州中部的于都红色盆地底部及赣江主要支流上犹江、章江、桃江、贡水等河流中、下游两岸,海拔小于300米,其特点是新构造运动升降缓慢,有间隙性,风化强烈、风化壳厚,沟谷宽广,流水平缓,水土流失严重,有崩塌、滑坡、坳谷和冲沟发育,垄岗多向河谷倾斜,坡度平缓,山脊多呈垄岗状、波浪状,植被稀疏,岗地、阶地自然水源不足,但土壤肥沃,水利设施较好,是重要的农业区。
东北部低山、丘陵构造剥蚀地貌 主要分布在赣州东北部的兴国、宁都、石城及于都、瑞金北部,主要山体为雩山山脉及武夷山脉的北段。其中较强上升中度侵蚀切割低山地貌分布在雩山山脉两侧和武夷山山脉北段,其特点是新构造运动上升较强,流水侵蚀切割中等,山势较陡,山脊呈锯状、垄状,境内为赣江支流平江、梅江、绵江等河流发源地,植被覆盖较差,森林资源较少,水利资源较丰富,草山、草坡较多,为森林培植、农牧区;以剥蚀为主中等侵蚀缓慢抬升的丘陵地貌分布在低山前缘和断陷盆地地区,其特征是新构造运动缓慢抬升,山势平缓,呈缓坡状、垄状、馒头状,风化强烈,境内植被稀疏,森林资源贫乏,水土流失严重,为水土保持和主要农业区。
溶蚀侵蚀地貌 由灰岩组成的岩溶丘陵地貌,主要分布在于都的梓山及银坑、瑞金的云石山、会昌的西江等地。山体多奇峰怪石,呈锯状、垄状或为面牙式、石林式山脊,有暗河、溶洞发育。由红岩形成的丹霞低丘陵地貌,主要分布在龙南的武当山、宁都的翠微峰和赖村、章贡区通天岩等地。由含钙质的厚层砂砾岩,经流水沿裂隙长期侵蚀,形成了岩壁直立或近似直立的石柱,桌形山、方山、单面山和各种洞穴等。
【土地资源】
全市总土地面积3931714.1公顷,由于地质构造关系和受成土诸因素影响,形成了土地类型地域性强,土地利用差异明显;山地多、平原少,耕地面积小、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土地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的特点。2009年,全市农用地有3601818.6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68142.9公顷,园地85224.3公顷,林地3014791.1公顷,牧草地740.4公顷,其他农用地132919.9公顷;建设用地有155803.8公顷,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23397.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3915.8公顷,水利设施用地18490.5顷;未利用地119237.5公顷;其他土地54854.2公顷。除林地高于全国人均占有数外,余均低于全国人均占有量。
【水资源】
境内大小河流1270条,河流面积14.49万公顷,总长度为16626.6千米,河流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42千米。多年年均水资源量为335.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为3900立方米,略大于全省人均量,比全国人均2300立方米高出70%。赣州市基本属富水区。在水资源中,地表水资源为327.5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动量为79.13亿立方米,占河川总流量的24.46%。境内温泉53处,除章贡区、赣县、南康外,其余15县(市)均有分布,以寻乌最多,达14处。水温最高79℃的1处,最低21~23℃的3处,出水量最大的为崇义县分水坳温泉50升/秒,其次为安远县虎岗温泉24.89升/秒。温泉水已有一部分开发用来养鱼、育秧、养殖、洗涤、旅游等。
【森林资源】
赣南是我国商品林基地和重点开发的林区之一。植物区系具有种类繁多,成分复杂,起源古老等特点。保留了大量的第三纪植物区系,是古老植物种属的“避难所”,是东亚植物区系的发源地之一,还是我国特有植物珍贵树种较多的地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赣南属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有较多森林野生动物(昆虫)种类分布在境内各地。西南部的九连山,是我国中亚热带南缘东端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段,保存了一些野生动植物的活化石和珍贵树种。
植物资源 据历年多次森林植物调查资料估算,境内森林野生有经济价值的植物主要有3类220科2298种。其中蕨类植物31科74种,裸子植物9科29种,被子植物180科2195种。在这些植物中,有乔、灌、藤本树种1600~1800多种,已掌握的有134科1736种,采集有标本的126科384属1170余种,其中:乔木树种500余种,灌木(含藤本)树种650余种,竹类20余种;有珍稀濒危树种124种,属于国家一、二、三级保护树种40余种;引进树种200多种。赣南树木园采种育苗上山造林和原有的树种保存1300多种,其中珍稀树种131种。
贛南地形复杂,地域差异大,森林树种垂直分布比较明显,综合《江西森林》等书籍、资料和调查情况是:海拔500米以下丘陵岗地的林木树种多为马尾松、杉木、油茶、毛竹、黄竹、茅栗、白栗、樟树、苦槠、银木荷、南岭栲、红楠等;海拔500~700米的低山多为壳斗科的麻栎、锥栗、丝栗栲等,黄檀、拟赤杨、马尾松、毛竹、杉木、泡桐、漆树、深山含笑、乌桕、观光木、茶梨、猴喜欢、天料木、苦梓、杜英属、小山竹、黄樟、大叶楠、厚皮树、枫香等树种;海拔700~1000米的山地多为甜槠栲、钩栗、山合欢、椴树、冬青、光皮桦、化香、竹柏、黄杨、枫香等树种;海拔1000米以上低中山地多为天然灌木类,如杜鹃、鸟饭、檵木、小叶石楠、马银花、猴头杜鹃、野山茶、吊钟花、冷剑竹等树种。尽管赣南林地纬度相差2~3度,但林木树种水平分布上差异不大,树种分界线不明显。
境内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的31种,其中Ⅰ级4种,Ⅱ级27种;列入省级重点保护植物78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的31种分别是:南方红豆杉(国家一级),伯乐树(国家一级),苏铁(国家一级),银杏(国家一级),香果树(国家二级),香樟(国家二级),福建柏(国家二级),金钱松(国家二级),华南五针松(国家二级),穗花杉(国家二级),榧树(国家二级),白豆杉(国家二级),厚朴(国家二级);凹叶厚朴(国家二级),半枫荷(国家二级),金荞麦(国家二级),红豆树(国家二级),花榈木(国家二级),毛红椿(国家二级)红椿(国家二级),长序榆(国家二级),任豆(国家二级),伞花木(国家二级),榉树(国家二级),苦梓(国家二级),闽楠(国家二级),浙江楠(国家二级),润楠(国家二级),楠木(国家二级),野大豆(国家二级),金毛狗(国家二级)。
微生物资源 境内森林有经济价值的微生物资源主要是野生大型真菌,有2纲6目21科84种。其中层菌纲4目19科80种;复菌纲2目2科4种。
动物资源 赣南历史上曾有剑齿象、犀牛、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麋鹿等动物繁衍生息。随着气温的下降,北宋以后,上述动物逐渐向西南退缩,先后绝迹于赣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关部门曾多次开展野生动物调查,基本查清了赣南森林野生动物(包括昆虫)的种类和分布。除森林昆虫18目130科912种,并发现有全国新种、江西新种69种外,赣南有陆生野生保护动物125种,其中:国家级保护的有48种,省级保护的77种。这些野生动物,既有南北广泛分布的种类;也有分布于华南亚区的种类;还有与西南亚区相似的部分动物种类。在它们中,有经济价值较高的和稀有的华南虎(20世纪60年代前有,80年代后销声匿迹)、金钱豹、猕猴、水鹿、水獭、苏门羚、平胸龟、黄腹角雉、白鹇、穿山甲、棘胸蛙、蟒蛇等,也有我国名产云豹和金猫;还有新近发现的江西新种花姬蛙、三叶蹄蝠。
据1997~2000年赣州市林科所按照全省统一组织、统一技术方法的调查结果显示,赣南共有森林陆生脊椎类野生有经济价值动物336种,分别隶属于29目86科。其中:鸟类17目43科198种,属东洋界区系的103种,古北界的63种,白喉斑秧鸡等19种是江西的新记录,雀形科种类占99种;境内常见鸟类有白头鹎、乌鸫、大山雀、灰胸竹鸡、八哥、画眉、环颈雉等10多种;在境内繁殖的鸟有125种,占鸟类总数的66.14%;冬候鸟51种,旅鸟13种;按80%可靠性对12种珍贵鸟类种群数量进行估算,大约灰胸竹鸡53193只、环颈雉27205只、画眉38799只。野生兽类7目23科55种,其中较为稀有的兽类有猕猴、棕鼯鼠、银星竹鼠、赤狐、豺、小灵猫、斑灵猫、金猫、豹、黑熊(群众反映有黑麂、华南虎、斑羚);栖息于山地的兽类47种,占85.45%;东洋界区系的45种,占81.82%;估计野猪的数量在13268~15824头之间。两栖类2目7科26种,优势种类有中华蟾蜍、沼蛙、泽蛙、黑斑蛙、花臭蛙、棘胸娃和大泛树蛙等。爬行类3目13科56种(蛇类调查于1992年5月至1994年10月,发现38种),其中优势种类有石龙子、北草蜥、赤链蛇、王锦蛇、草游蛇、水赤链、游蛇、小头蛇、灰鼠蛇、滑鼠蛇、中国水蛇、银环蛇、眼镜蛇、竹叶青等。赣南的爬行动物区系以东洋界成分为主体,占85.71%。另裾初步调查,境内有陆生非脊椎类野生动物昆虫类18目130科912种,主要为森林昆虫,其中鳞翅目最多,鞘翅目、半翅目次之。
【矿藏资源】
赣南是全国重点有色金属基地之一,素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之美誉。已发现矿产62种,其中有色金属10种(钨、锡、钼、铋、铜、铅、锌、锑、镍、钴),稀有金属10种(铌、钽、稀土、锂、铍、锆、铪、鉫、铯、钪),贵重金属4种(金、银、铂、钯),黑色金属4种(铁、锰、钛、钒)、放射性金属2种(铀、钍),非金属25种(盐、萤石、滑石、透闪石、硅石、高岭土、粘土、瓷土、膨润土、水品、石墨、石棉、石膏、芝硝、重晶石、云母、冰洲石、钾长石、硫、磷、砷、碘、大理岩、石灰岩及白云岩),燃料5种(煤、石..焰、泥炭、油页岩、石油)。以上矿产中经勘查探明有工业储量的为钨、锡、稀土、铌、钽、铍、钼、铋、锂、鉫、锆、铪、钪、铜、锌、铁、钛、煤、岩盐、萤石、硫、白云岩、石灰岩等20余种。全市有大小矿床80余处,矿点1060余处,矿化点80余处。全市保有矿产储量的潜在经济价值达3000多亿元。境内发现的砷钇矿、黄钇钽矿为我国首次发现的矿物。1983年国际矿物协会新矿物与矿物命名委员会审查通过并正式确认的赣南矿,为世界首次发现的新矿物。
【旅游资源】
赣州人文荟萃,旅游资源丰富。全市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座,国家AAAA级旅游区10处,国家AAA级旅游区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5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省级风景名胜区8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64个点。
赣州在海内外享有一定声誉的旅游品牌有4个:红色故都、江南宋城、客家摇篮、生态赣州。逐步形成以瑞金为核心的红色旅游产业集群、以赣州中心城区为核心的江南宋城旅游产业集群、以龙南—赣县为核心的客家风情旅游产业集群、以安远—寻乌—定南和上犹—崇义—大余为核心的生态旅游产业集群、以兴国三僚—章贡区马祖岩—赣县杨仙岭为核心的堪舆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赣州旅游格局。
赣州精品旅游线路有15条:生态旅游线、红色旅游线、江西红色文化旅游金牌线路、赣州市内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赣州城区一日游、特种旅游线路、农业观光旅游线、客家旅游线、工业旅游线、水上观光旅游线、体育保健旅游线、专项旅游线、风水玄学旅游线、宗教文化考察线、客家民居考察游。
【行政区划】
赣州市辖3区1市14县,即章贡区、南康区、瑞金市、赣县区、信丰县、大余县、上犹县、崇义县、安远县、龙南县、全南县、定南县、兴国县、宁都县、于都县、会昌县、寻乌县、石城县,以及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09年末,全市共有283个乡(镇)、8个街道、5个管理区、10个营林林场、3466个村民委员会、48718个村民小组。
章贡区:水东镇、水南镇、水西镇、沙石镇、沙河镇、赣江街道、解放街道、南外街道、东外街道。
南康区:横市镇、唐江镇、凤岗镇、镜坝镇、龙岭镇、龙回镇、隆木乡、坪市乡、大坪乡、麻双乡、十八塘乡、龙华乡、三江乡、太窝乡、朱坊乡、横寨乡、赤土乡、浮石乡、蓉江街道、东山街道。
瑞金市:壬田镇、象湖镇、武阳镇、谢坊镇、沙洲坝镇、九堡镇、瑞林镇、日东乡、叶坪乡、黄柏乡、大柏地乡、丁陂乡、岗面乡、泽覃乡、拔英乡、云石山乡、万田乡。
赣县区:王母渡镇、梅林镇、茅店镇、江口镇、吉埠镇、南塘镇、沙地镇、田村镇、五云镇、韩坊乡、大埠乡、阳埠乡、储潭乡、湖江乡、大田乡、长洛乡、石芫乡、三溪乡、白鹭乡、小坪管理区、攸镇管理区、古田管理区、湖新管理区、白石管理区。
信丰县:嘉定镇、西牛镇、大塘埠镇、铁石口镇、小江镇、正平镇、小河镇、古陂镇、大桥镇、新田镇、油山镇、大阿镇、安西镇、万隆乡、崇仙乡、虎山乡。
大余县:新城镇、池江镇、樟斗镇、青龙镇、左拔镇、黄龙镇、南安镇、吉村镇、浮江乡、河洞乡、内良乡。
上犹县:东山镇、营前镇、社溪镇、陡水镇、黄埠镇、梅水乡、油石乡、安和乡、寺下乡、紫阳乡、双溪乡、水岩乡、平富乡、五指峰乡。
崇义县:横水镇、铅厂镇、长龙镇、扬眉镇、过埠镇、关田镇、龙勾镇、杰坝乡、麟潭乡、金坑乡、丰洲乡、文英乡、乐洞乡、上堡乡、思顺乡、聂都乡。
安远县:欣山镇、孔田镇、版石镇、天心镇、龙布镇、车头镇、三百山镇、鹤子镇、镇岗乡、凤山乡、高云山乡、新龙乡、蔡坊乡、重石乡、长沙乡、双芫乡、塘村乡、浮槎乡。
龙南县:龙南镇、渡江镇、程龙镇、杨村镇、武当镇、汶龙镇、关西镇、里仁镇、桃江乡、夹湖乡、南亨乡、临塘乡、东江乡、九连山营林林场、安基山营林林场。
全南县:城厢镇、金龙镇、南迳镇、陂头镇、大吉山镇、龙源坝镇、龙下乡、社迳乡、中寨乡、小叶岽营林林场、茅山营林林场、兆坑营林林场。
定南县:历市镇、岭北镇、龙塘镇、老城镇、岿美山镇、鹅公镇、天龙镇、城区街道。
兴国县:潋江镇、江背镇、古龙岗镇、梅窑镇、良村镇、龙口镇、高兴镇、兴江乡、樟木乡、东村乡、兴莲乡、杰村乡、社富乡、埠头乡、隆坪乡、永丰乡、茶园乡、崇贤乡、枫边乡、南坑乡、方太乡、城岗乡、鼎龙乡、长冈乡、均村乡、龙山营林林场、蕉坑营林林场、园岭营林林场、均福山营林林场、雄岗营林林场。
宁都县:梅江镇、青塘镇、长胜镇、黄陂镇、固村镇、赖村镇、石上镇、东山坝镇、洛口镇、田头镇、黄石镇、小布镇、竹笮乡、对坊乡、固厚乡、田埠乡、会同乡、湛田乡、安福乡、东韶乡、肖田乡、钓峰乡、蔡江乡、大沽乡。
于都县:贡江镇、银坑镇、岭背镇、梓山镇、罗坳镇、禾丰镇、祁禄山镇、铁山垅镇、盘古山镇、葛坳乡、桥头乡、马安乡、仙下乡、段屋乡、车溪乡、宽田乡、沙心乡、黄麟乡、利村乡、新坡乡、罗江乡、小溪乡、靖石乡。
会昌县:文武坝镇、西江镇、庄口镇、麻州镇、周田镇、筠门岭镇、小密乡、白鹅乡、庄埠乡、珠兰乡、晓龙乡、高排乡、右水乡、青溪乡、洞头乡、站塘乡、中村乡、永隆乡、富城乡。
寻乌县:长宁镇、澄江镇、吉潭镇、南桥镇、留车镇、晨光镇、桂竹帽镇、水源乡、罗珊乡、项山乡、三标乡、文峰乡、丹溪乡、龙廷乡、菖蒲乡。
石城县:琴江镇、高田镇、小松镇、屏山镇、横江镇、木兰乡、丰山乡、大由乡、龙岗乡、珠坑乡。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潭东镇、蟠龙镇、湖边镇、潭口镇、黄金岭街道。
【人口】2011年赣州市总户数275.18万户,总人口918.26万人,比年初增加10.99 万人。农业人口729.59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9.5%;非农业人口188.67万人,占总人口的20.5%。男性476.92万人,女性441.34万人。平均每户人口数为3.34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233人。全市人口出生率13.53‰,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52‰。
【民族】全市汉族人口888.95万人,占总人口的99.1%。有杂散居少数民族成分41个,人口8.04万人(含外出人口),分布在19个县(市、区)(含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4个乡(镇)、486个村,以畲族为主,回族集中在章贡区,瑶族集中在全南,有民族村30个。少数民族分别是:畲、回、蒙古、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傈僳、高山、佤、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独龙、土、达斡尔、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锡伯、塔吉克、怒、乌孜别克、鄂温克等民族。
【历史沿革】

赣南形成行政区的历史悠久。三国·吴嘉禾五年(236)设置相当于市一级的行政机构——庐陵南部都尉。宋代分设南安、赣州两个政区,简称“南赣”。又因地处赣江上游、江西南部,并于清康熙年间和民国初先后置分巡赣南道和赣南道,亦俗称“赣南”。

秦 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秦发大军分五军戍五岭,其中一军守庾岭之界,置南壄县,九江郡,赣南有行政建制县始于此。

汉 高祖元年(前206),南壄属楚;四年(前203),改九江郡为淮南国,南壄隶之;五年(前202),汉灭楚,南壄始隶汉;六年(前201),置豫章郡,南壄隶之;同时增设赣县、雩都二县,赣县筑城于益浆溪(今章贡区蟠龙镇一带)。西汉末年,王莽称帝,史称新莽(9—23),改豫章郡为九江郡,赣南三县隶之。东汉·建武元年(25),九江郡复名豫章郡,南壄县改为南野县,赣县、雩都、南野三县仍属豫章郡。兴平元年(194),孙策据江南,分豫章郡置庐陵郡,赣县、雩都、南野三县隶之。

三国 吴·嘉禾五年(236),分庐陵郡置南部都尉,治雩都,赣南设立市一级行政机构始于此;析赣县置平阳,析南野置南安,析雩都东北白鹿营地置阳都;后析阳都的陂阳地置陂阳,不久又改名为揭阳。庐陵南部都尉领七县:赣县、雩都、南野、南安、平阳、阳都、揭阳。

晋 太康元年(280),改南安为南康,改阳都为宁都,改平阳为平固;三年(282),罢庐陵南部都尉,置南康郡,治雩都,将南野并入南康,南康郡领六县;五年(284),揭阳复名为陂阳。元康元年(291),南康郡改属江州都督府。东晋·永和五年(349),南康郡治由雩都迁至章、贡两水间(今章贡区河套老城区)。义熙七年(411),南康郡治毁于战乱,移至贡水东南(今章贡区七里镇)。

南北朝 宋·永初元年(420),改南康郡为南康国,治所迁回雩都。大明五年(461),析宁都虔化屯置虔化县。齐·永明元年(483),南康国复为南康郡。梁·大同十年(550),析雩都东南三乡地置安远县,后废。大宝元年(550),南康郡地大庾改属广东东衡州始兴郡。承圣元年(552),复迁南康郡治至章、贡二水间(今章贡区河套老城区)。自此,一直相沿为州、府治及行署、专署所在地。陈(557—589),赣县与南康互易县名。陈·太建十三年(581),由始兴郡分置安远郡,并于安远郡置大庾镇。

隋 开皇九年(589),改南康郡为虔州,隶洪州总管府;平固并入赣县,虔化并入宁都;十年(590),改安远郡为大庾县,隶广州总管府始兴郡;十三年(593),陂阳县设石城场,同年一起并入宁都,虔州领四县:赣县、雩都、南康、宁都;十六年(596),大庾县废县为镇,隶虔州南康县。大业元年(605),虔州改为南康郡,赣县与南康互复原名;十三年(617),农民起义军据虔州称帝,国号楚;十八年(622),改宁都县为虔化县。

唐 武德五年(622),南康郡复称虔州,仍隶洪州总管府。贞观元年(627),虔州隶江南道,辖县如前。永淳元年(682),析南康东南地,置南安县(大概辖今信丰、龙南、定南、全南等地)。神龙元年(705),升大庾镇为大庾县。开元二十一年(733),虔州属江南西道,领县如旧。天宝元年(742),虔州复为南康郡,改南安县为信丰县;析南安百丈地置百丈镇,后改虔南镇。乾元元年(758),南康郡又复改为虔州。贞元四年(788),分雩都东南三乡及信丰一里,复置安远县,虔州领七县:赣县、雩都、信丰、南康、大庾、虔化、安远。咸通六年(865),并江南西道置镇南军,虔州属之。天祐元年(904),析雩都县象湖镇淘金场置瑞金监。

五代十国 后梁·开平三年(909),卢光稠依附后梁, 虔州属梁;四年(910),以虔、韶二州置百胜军。乾化元年(911),析南康西南地置上犹场。贞明四年(918),改虔南镇为虔南场。南唐·昇元元年(937),改百胜军为昭信军,虔州属之。保大十年(952),改上犹场为上犹县;次年,改瑞金监为瑞金县,改虔南场为龙南县,改石城场为石城县,虔州领十一县:赣县、雩都、信丰、南康、大庾、虔 化、 安 远、 上 犹、 瑞 金、 龙 南、石城。

宋 开宝八年(975),改昭信军为军州。太平兴国元年(976),改军州复为虔州,隶江南西路;七年(982),析赣县潋江镇之七乡及庐陵泰和部分辖地置兴国县,析雩都县东南六乡于九州镇置会昌县,虔州领十三县。淳化元年(990),分虔州原辖之南康、大庾、上犹三县另置南安军,治大庾,虔州领十县;自此,赣南分为两个政区,均隶江南西路。宣和三年(1121),龙南县改名虔南县。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校书郎董德元上书言:“虔”字为虎头,“虎头州非佳名”,诏令改虔州为赣州(取章、贡二水合流之义),赣州之名始于此;同年,虔化县改名宁都县,虔南县复改龙南县。嘉定四年(1211),上犹县改名为南安县。绍定四年(1231),升会昌县为会昌军,仍隶赣州。咸淳五年(1269),会昌军复为会昌县。

元 至元十三年(1276),改江南西路为江西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赣州、南安军均隶江西行省;十四年(1277),赣州和南安军分别改为赣州路总管府和南安路总管府;十五年(1278),江西行省治所迁赣州;十六年(1279),江西行省治所迁回隆兴(今南昌市),南安县改名为永清,直隶江西行省;次年,永清复名上犹县,改隶南安路;二十四年(1287),并龙南县入信丰县,并安远县入会昌县,赣州路总管府领八县:赣县、雩都、信丰、兴国、宁都、会昌、瑞金、石城。元贞元年(1295),升宁都、会昌为州,以石城县隶宁都州,以瑞金县隶会昌州,赣州路总管府辖宁都、会昌二州及赣县、雩都、信丰、兴国四县。至大二年(1309),复置龙南、安远二县,隶赣州路。

明 明吴二年(1365,当元至正二十五年),赣州、南安两路改为府,宁都、会昌二州复为县,赣州府领赣县、雩都、信丰、兴国、宁都、会昌、瑞金、石城、龙南、安远十县,南安府领大庾、南康、上犹三县。洪武九年(1376),江西中书省改为江西承宣布政使司,赣州府和南安府均属之;十八年(1385),江西分为五道,赣州、南安二府均属岭北道。成化十三年(1477),设分巡岭北道于赣州,赣州、南安二府属之。弘治七年(1494),置南赣巡抚都察院于赣州,称虔院;十七年(1504)撤销。正德四年(1509),复置南赣巡抚都察院;十二年(1517),从上犹、南康、大庾三县划出部分辖地奏立崇义县,隶南安府,至此,南安府辖四县:大庾、南康、上犹、崇义。嘉靖三十六年(1557),增设分守岭北、岭东、岭南、漳南四道,统于虔院,岭北巡、守两道治赣州,赣州、南安二府隶之;四十年(1561),分出潮州程乡县及武平、安远、兴宁、上杭等县辖地置平远县,隶赣州府;四十二年(1563),只以程乡之义化等镇及兴宁之大信都为平远县,余地划回原辖县;平远县改隶广东潮州。隆庆三年(1569),析安远、信丰、龙南部分地置定南县,隶赣州府。万历四年(1576),析安远之寻邬等十五堡,置长宁县,隶赣州府,至此,赣州府领十二县:赣县、雩都、信丰、兴国、宁都、会昌、瑞金、龙南、安远、石城、定南、长宁,南安府领四县:大庾、南康、上犹、崇义。

清 顺治三年(1646),沿袭明制,赣州、南安二府领县各如明时,改隶江西承宣布政司。康熙四年(1665),罢虔院;八年(1669),撤销岭北巡、守两道;十年(1671),置分巡赣南道,赣州、南安两府隶之。雍正九年(1731),改分巡赣南道为分巡吉南赣道,增辖吉安府。乾隆十九年(1754),升宁都县为宁都直隶州,辖瑞金、石城二县,赣南自此分为赣州府、南安府、宁都直隶州三个政区;同年,改分巡吉南赣道为吉南赣宁兵备道,增辖宁都直隶州;三十八年(1773),改定南县为厅,隶赣州府。光绪二十九年(1903),划龙南之大龙堡、新兴堡及信丰之镇南、扬溪、步口、回戈堡,置虔南厅,隶赣州府,至此,赣州府领赣县、雩都、信丰、兴国、会昌、龙南、安远、长宁八县及定南、虔南二厅,南安府领四县:大庾、南康、上犹、崇义,宁都直隶州辖瑞金、石城二县。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废州、府、厅。2年(1913),统一全国县制,地方政权只设省、县两级,原宁都直隶州及定南、虔南二厅均改为县,赣南十七县,统辖于江西省政府;3年(1914),江西省设浔阳、豫章、庐陵、赣南四道,赣南道,治赣县,领十七县:赣县、雩都、信丰、兴国、会昌、安远、长宁、龙南、虔南、定南、宁都、瑞金、石城、南康、大庾、上犹、崇义;4年(1915),改长宁县为寻邬县;15年(1926),废赣南道,其辖县复直隶于江西省政府;20年(1931),会昌、寻邬、安远、龙南、定南、虔南、上犹、崇义、大庾九县直属于陆海空军司令部南昌行营党政委员会,赣县、雩都、信丰、南康、兴国五县划为江西省第五行政区党政委员会分会统辖,广昌、宁都、石城、瑞金四县划为江西省第六行政区党政委员会分会统辖;21年(1932),全省划为十三个行政区,赣南各县分属第九、十一、十二、十三行政区,兴国县归第九行政区,第十一行政区(后改称赣南行政长官公署)设赣州,辖赣县、南康、信丰、上犹、崇义、大庾六县,第十二行政区设宁都,辖宁都、广昌、石城、瑞金、雩都、会昌六县,第十三行政区设龙南,辖龙南、定南、虔南、安远、寻邬五县;22年(1933),第十一、十三行政区合并,改名赣南政务专员公署,先设大庾,后迁赣州,辖第十一、十三行政区原领十一个县;24年(1935),全省改划为八个行政区,赣南各县分属江西省第四、八行政区,第四行政区设赣州,辖赣县、南康、信丰、大庾、上犹、崇义、龙南、定南、虔南、安远、寻邬十一县,第八行政区设宁都,辖宁都、广昌、石城、瑞金、会昌、雩都、兴国七县。

苏维埃时期(1928—1935), 赣南多数县先后成立苏维埃政府,分别辖于江西、湘赣、粤赣、赣南省苏维埃政府。1930年6月,赣西南苏维埃政府下属设于赣南的东河、西河苏维埃政府办事处合并成立赣南革命委员会,为赣南第一个统一的临时红色政权,先后驻雩都步前岗、赣县江口、信丰县城等地,辖瑞金、兴国、赣县、信丰、雩都、南康、寻邬、安远、石城九个县苏维埃政府,安、雩、会、赣四个县边界特区和雩北区两个苏维埃政府,并管辖南雄县苏维埃政府;10月,在信丰成立党政工团合并的赣南行动委员会,赣南革命委员会改称赣南办事处,驻信丰,辖雩都、兴国、信丰、瑞金、安远六个县及雩北区苏维埃政府。1931年4月,宁都、石城两个苏维埃政府隶属赣西南苏区东路办事处;6月,撤销赣南各办事处,原办事处所辖县(区)由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直接领导; 9月,宁都县分设宁都、彭湃两个县,宁都县驻黄陂,彭湃县驻固村,均直辖于江西省苏维埃政府;10月,湘赣省苏维埃政府成立,辖上犹、崇义、信丰、南康、大庾五个县;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召开,大会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驻瑞金,瑞金因此称为“红都”,瑞金县划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直属县,县城改名为“瑞京”。1932年2月,宁都、彭湃两个县合并后成立宁都县临时苏维埃政府;4月,正式成立宁都县苏维埃政府,直隶于江西省苏维埃政府;4月,成立中共河西道委,辖上犹、崇义、南康、遂川及赣县、万安等河西苏区;9月,信丰和南康苏区机关在赣县韩坊设立信康县苏维埃政府,仍隶属江西省苏维埃政府;10月,上犹、崇义两个苏区县失陷,两县苏维埃政府停止活动。1933年1月,中共江西省委机关迁入宁都县城,再迁驻县城城北七里村;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从上海迁入中央苏区瑞金县;1月,宁都县改名博生县;7月,从博生县划出洛口、长胜地区,加上洛口与广昌、宜黄、瑞金、兴国等县的毗邻地,分别成立洛口县和长胜县苏维埃政府;8月,从会昌县划出西江、筠门岭地区,加上西江与雩都县毗邻的黄龙、宽田、沙心等区,分别成立西江县和门岭县苏维埃政府;8月,从石城县分出横江、大由、珠江、洋地、龙岗等区,加上毗邻的瑞金及福建宁化县部分辖地,增设太雷县;以兴国县均村地区为中心,增设杨殷县;均隶于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同月,以雩都、会昌、西江、门岭、寻邬、安远、信康七县设立粤赣省,驻会昌文武坝。1934年2月,寻邬县苏区全部和安远县苏区大部失守,两县遂合并成立寻安县苏维埃政府,仍隶于粤赣省;3月,信康县改名登贤县,辖原雩都畚岭、小溪和原赣县长洛、大田以及原会昌茶梓、乱石等六个区,隶于江西省苏维埃政府;5月,长胜、西江、太雷三县划属中央人民委员会直接领导;6月,登贤县改隶于赣南战地委员会;7月,中央决定设立赣南省,驻雩都县城;8月,成立赣南省苏维埃政府,辖赣县、雩都、登贤、杨殷四个苏区县;9月,门岭县与寻安县合并,在雩都小溪成立寻安会县苏维埃政府,隶于赣南省,不久停止活动;10月,石城、兴国、宁都县城失陷;10月,在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治所由瑞金云石山迁至雩都宽田;中央政府办事处以宽田为中心,成立瑞西县苏维埃政府,直属中央政府办事处领导;合并兴国县东南部苏区和胜利县西南部苏区,设立兴胜县,同时成立兴胜县苏维埃政府,辖于江西省苏维埃政府;11月,瑞金县、雩都县、会昌县失陷。1935年3月,中央苏区全部丧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8月14日,赣县解放,划出赣县原辖的赣州镇设赣州市,江西赣州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赣州市,辖十八县(市):赣州市、赣县、南康、大庾、上犹、崇义、信丰、龙南、定南、虔南、安远、宁都、雩都、兴国、瑞金、会昌、石城、寻邬;8月27日,赣西南行政公署成立,驻赣州市,辖赣州、宁都、吉安3个分区;9月中旬,成立宁都(原议名瑞金分区) 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宁都,原江西赣州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的宁都、雩都、兴国、瑞金、会昌、石城、寻邬七县及抚州分区所辖的广昌,改由宁都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赣州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十一县(市):赣州市、赣县、南康、大庾、上犹、崇义、信丰、龙南、定南、虔南、安远; 11月,撤销赣州分区行政督查专员公署,其所辖县(市)改由赣西南行政公署直接管辖。1951年6月,撤销赣西南行政公署,成立赣州区专员公署,为江西省人民政府派出机关,驻赣州市,辖原赣州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所领十一县(市);宁都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为省直接管辖。1952年8月,撤销宁都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所领八县,除广昌划归抚州分区管辖外,余均改隶赣州区专员公署。赣州区专员公署领十八县(市):赣州市、赣县、南康、大庾、上犹、崇义、信丰、龙南、定南、虔南、安远、宁都、雩都、兴国、瑞金、会昌、石城、寻邬。1954年,撤销赣州区专员公署,成立赣南行政公署,驻赣州市;同年7月,广昌县划入管辖,赣南行政公署共辖十九县(市)。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变县用名字:雩都改于都,大庾改大余,虔南改全南,寻邬改寻乌。1964年5月,撤销赣南行政公署,成立赣州专员公署,驻地与辖县如旧。1967年1月,赣州专员公署被赣州地区革命造反总指挥部非法夺权;同年9月,成立赣州专区临时领导小组。1968年2月,成立赣州专区革命委员会;1971年1月,改名为赣州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8月,撤销赣州地区革命委员会,设立赣州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10月,广昌县划归抚州地区管辖。1990年9月,成立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直属赣州地区,1991年12月,改称赣州黄金岭经济技术开发区,隶赣州市。199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瑞金县,设立县级瑞金市。

1995年3月,国务院批准南康撤县设市,南康市为县级市。1999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决定撤销赣州地区和县级赣州市,分别设立地级赣州市和市辖章贡区。南康市、瑞金市由省直辖,赣州市代管。

1999年7月,黄金岭经济技术开发区上划隶属地级赣州市;10月与赣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并,成立赣州黄金开发区。

2004年6月,赣州黄金开发区更名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08年11月,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更名为赣州开发区。

2009年2月,分出章贡区湖边镇、南康市潭口镇划归赣州开发区管辖,赣州开发区辖蟠龙、潭东、湖边、潭口四镇和黄金岭街道。

201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南康市,设立市辖南康区。南康区三江乡的解胜、博罗、筱坝三个行政村划归潭东镇管辖。南康区潭口镇的下坝、金塘、台头、村头四个行政村划归南康区龙岭镇管辖。潭东镇、潭口镇划归章贡区管辖。

2016年3月,赣州蓉江新区获批成立,是赣州市成立的城市新区,是赣州市政府派出机构,为正县级建制。管理区域范围:北起上犹江(凤岗至蟠龙段),南至潭口镇上元村,西起蓉江(潭口龙岭交界段),东至章江,包括潭东镇、潭口镇全域,以及蟠龙镇武陵村、坝上村、当塘村、虎形村、箩渡村等5个行政村全域(含黄金村位于坝上村的部分土地),黄金岭街道坪路村、新路村等2个行政村全域。

201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赣县撤县设区为赣县区,以原赣县的行政区域为赣县区的行政区域,2016年底,赣州市辖3个区,14个县,代管瑞金一个县级市,有283个乡镇、7个街道,另有5个管理区,10个营林林场;管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瑞金经济技术开发区。

精选留言

赣州市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