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

思南县位于黔东铜仁地区西部,地处武陵山腹地。

地理位置在东经107°52′-108°28′,北纬27°32′-28°10′,乌江流域的中心地带,东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西倚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南靠泉都石阡,北顺乌江达重庆涪陵入长江。

铜遵公路干线横穿县境东西,黄金水道乌江纵贯南北,是黔东北联系湘、渝、川的水陆交通要塞。

境内山川秀丽,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县域面积2230.5平方公里,辖13个镇14个民族乡,有汉、土家。仡佬、蒙古等17个民族,人口68万余人。由于乌江干流纵贯思南县境78.13公里,形成一道天然迷人的风景线,把武陵山脉与大娄山脉分割开来,构成地溶地貌独特的喀斯特地形。 


气候

思南县位于贵州省铜仁地区西部,地处武陵山腹地,乌江流域的中心地带,山川秀丽,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夏较长、春秋较短、夏热冬暖、冰雪少见。年均降雨量1100多毫米,年均气温18℃,无霜期290天。境内大部分地区热量充足,无霜期长,降水丰富,光、热、水同季,干、湿季节较明显,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良好气候条件。


地名由来

县在思邛水之南,故名。


行政区划

思唐镇安化社区,文化社区,中和社区,城北社区,江东社区,大岩关村,小岩关村,德胜关村,太平关村,龙江村,大同村
塘头镇唐乔村,芭蕉村,沙都村,尧民村,穿硐村,太坪村,清江村,岩门村,小溪河村,仡佬坝村,花盆村
许家坝镇许家坝村,潘家宅村,双坝村,丰坝村,坝竹村,马畔塘村,蒲家寨村,和谐村
大坝场镇大坝村,筑山村,龙江村,桐梓园村,官寨村,尧上村,青杠园村,光明村,红联村,明星村
文家店镇临江村,五星村,红旗村,青龙村,三七村,尖峰村
鹦鹉溪镇鹦鹉村,石阶水村,双龙村,渐鸿村,马河坝村,温泉村,青龙村,狮子村,沿江村,黄河村
合朋溪镇复兴村,秦家寨村,乔子溪村,井坝村,抗家山村,盐湖村
张家寨镇张家寨村,林家寨村,李家寨村,溪底村,八宝关村,桥岩村,罗卜桠村
孙家坝镇街上村,石门坎村,笔架山村,王家坝村
青杠坡镇楠木王村,陇水村,沙坝场村,水田坝村,四野屯村
瓮溪镇瓮溪村,桅杆村,司都坝村,上坝田村,大寨村,竹山村,三星村,大塘村,胜利村,荆竹园村
凉水井镇凉水井村,关口村,水晶村,磨溪村,张家坳村,息乐溪村,谢家寨村,胡家庄村,磨石溪村
邵家桥镇邵家桥村,石家寨村,先峰村,赵家坝村,毛坝村,关上村,双峰村,凤鸣村,三角坝村
大河坝乡河坝村,驷马村,继勋村,泥溪村,前峰村,天山村,联山村
思林乡黑河峡村,四角村,群星村,坝竹村
东华乡华丰村,东瓜溪村,沙沟村,大燕山村,汪家寨村
胡家湾乡胡家湾村,南盆村,竹园村,龙泉村
宽坪乡街联村,张湾村,高桥村,庐山村,香家湾村
亭子坝乡龙亭村,龙溪村,沙坨村,新峰村
枫芸乡枫芸村,木芸村,樱桃村,望山村
香坝乡香坝村,沿江村,瓦窑村,三江村,碗水村,流水村,场坪村
长坝乡长坝村,三合场村,碑记坳村,尖山村
板桥乡板桥村,和平村,郝家湾村,南盆坳村
三道水乡三河村,永兴村,川坪村,柏杨村,河兴村,过天村
天桥乡牛毛坝村,梧桐村,河田村,南山村
兴隆乡兴隆村,涟江村,群英村,清江村
杨家坳乡城头盖村,观音山村,水口寺村,王大坪村,大盆水村

历史沿革

思南之名源于历史上的建置。

《禹贡》荆州之属,春秋战国先属巴国南境,后属楚巫黔中地。 

秦隶黔中郡,汉属巴郡涪陵县。

汉末分涪陵县地置永宁县,治今思南。

蜀汉改万宁县,为南中属地。 

晋,万宁县仍殊涪陵郡,郡治汉复县。 

北周武帝宣政八年(578),以万宁县地置费州,亦名涪川郡。

 隋初,废费州,开皇五年(585)于费州地置涪川县(今思南)。 唐初,属思州。

贞观四年(630),分思州的涪川、扶阳2县置费州。

八年割思州的多田、城乐2县来属。

天宝元年(742)改费州为涪川郡。

乾元元年(758)复名费州,州治涪川县(今思南)。领涪川、扶阳(今德江煎茶溪)、多田(今思南县境许家坝)、城乐(今凤冈东部)4县。费州属黔中道,治彭水县。 宋为思州地。

宋大观元年(1107),田祐恭归顺,又置思州,宣和三年(1121)废,绍兴二年(1131),复置思州和务川、邛水、安夷3县,为羁縻州,州治务川,属黔州。务川县辖今思南县地。 

元至元十五年(1277),置思州新军万户府,旋改为思州新军民安抚司,治务川,后徙都坪清江城(今岑巩)。于是称清江城为思州,而称故思州为思南。

至元二十九年(1292),改思州安抚司为军民宣抚司,隶湖广行省。

至正二十二年(1362),改思南宣慰司,思州分为二,思南行政区划之名,以此为始。 

明洪武四年(1371),思南宣慰司改隶于四川行省。六年(1373),升思南宣慰司为思南道宣慰使司,隶湖广布政司。二十二年(1389),移治水德江(今思南),至此思南道宣慰使司治所乃故都于此。

永乐十一年(1413),废思州、思南宣慰司,置思南等4府,属贵州布政司。 

清,思南府治所思南城,顺治十六年(1659),领安化(原为思南府城郭,光绪八年迁大堡)、务川、印江3县及沿河佑溪、朗溪、蛮夷3长官司和随府办事长官司。

康熙二十年(1681),思南府属贵东道。乾隆七年(1742),改属古州兵备道。

嘉庆八年(1803),废随府办事司。道光十七年(1837),增设红丝塘巡检1员。

道光二十一年(1841),废蛮夷长官司。 

民国三年(1914),思南府改为思南县,隶黔东道。

民国十二年(1925),废黔东道,思南由省直管。

民国二十四年(1935),隶属贵州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次年改隶铜仁地区。

民国二十六年(1937),改隶镇远专区。民国三十二年(1943),隶属铜仁专区。 

1949年以后隶属铜仁专区,1970属铜仁地区,1987年8月21日,属铜仁市。 

1996年,思南县辖13个镇、14个民族乡:思唐镇、塘头镇、许家坝镇、大坝场镇、文家店镇、鹦鹉溪镇、合朋溪镇、张家寨镇、孙家坝镇、青尪坡镇、瓮溪镇、凉水井镇、邵家桥镇、大河坝土家族苗族乡、思林土家族苗族乡、东华土家族苗族乡、胡家湾苗族土家族乡、宽坪土家族苗族乡、亭子坝土家族苗族乡、枫芸土家族苗族乡、香坝苗族土家族乡、三道水土家族苗族乡、天桥土家族苗族乡、兴隆土家族苗族乡、杨家坳苗族土家族乡。县政府驻思唐镇。


人口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思南县总人口543389人。 

2003年末,思南县总人口63.6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96万人。

精选留言

铜仁思南县简介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