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16个县市,首府凯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东经107°17′20〞-109°35′24〞,北纬25°19′20〞-27°31′40〞。东邻湖南省怀化地区,南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河池地区,西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抵遵义、铜仁两地区。境内东西宽220千米,南北长240千米。总面积30223平方千米。

黔东南面积30337.1平方公里,东西相距220千米,南北跨度240千米。地势西高东低,自西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海拔最高2178米,最低137米,历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境内沟壑纵横,山峦延绵,重崖叠峰,境内有雷公山、佛顶山、弄相山等原始森林,原始植被保护区与自然保护区27个,其中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自然保护区。原始生态保存完好;境内有三条主要河流,即清水江、氵舞阳河和都柳江,平行贯穿中、北、南部。黔东南耕地面积较小,人均占有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东部、东南部多为山地,土层肥厚,保水条件好,宜于树木生长。 黔东南的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在14-19℃之间,雨季明显,降水较多,年降雨量在1000-1600毫米,日照年均约1200小时,无霜期长,为260-220天,南部地区无霜期平均为310天,农作物三熟潜力较大,北部普遍可轮作两熟。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东邻湖南,南接广西,与本省黔南、铜仁毗邻,境内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全州辖16个县市和1个省级凯里经济开发区、1个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有90个镇,116个乡(17个民族乡),5个街道,89个居民委员会,68个社区居委会,3226个村民委员会。 州府凯里市,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黔桂铁路,湘黔铁路、公路320、321国道从境内经过,凯里与贵阳市高速路连接,至贵阳龙洞堡机场不到2小时行程。全州常住人口为3480626人(2010年),现在有苗族、侗族、水族、布依族、土家族、畲族、仫佬族、壮族、瑶族等33个民族[1],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人口总数的81.87%,其中苗族人口占42.09%,侗族人口占31.86%。 黔东南民风淳朴,这里有鼓楼、风雨桥、干栏式吊脚楼、碧清的都柳江和清水江、鳞次栉比的少数民族村寨、以及保存完好的民族习俗。黔东南的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少数民族节日十分丰富,有“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的说法,著名的少数民族节日有姊妹节、芦笙节、龙船节、萨玛节、苗年、鼓藏节、吃新节等等。此外,黔东南自然生态良好、历史悠久,有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潕阳河、杉木河、云台山等,国家自然保护区雷公山,以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镇远。 【行政区划】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辖1个县级市、15个县。 黔东南州 面积30339平方千米,人口441.72万人(2010年)。 凯里市 面积1306平方千米,人口45万。邮政编码556000。市人民政府驻凯里市迎宾大道旁博南新区市行政中心。 黄平县 面积1668平方千米,人口35万。邮政编码556100。县人民政府驻新州镇。 施秉县 面积1544平方千米,人口15万。邮政编码5562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三穗县 面积1036平方千米,人口20万。邮政编码556500。县人民政府驻八弓镇。 镇远县 面积1878平方千米,人口25万。邮政编码557700。县人民政府驻舞阳镇。 岑巩县 面积1487平方千米,人口22万。邮政编码557800。县人民政府驻思旸镇。 天柱县 面积2201平方千米,人口43万。邮政编码556600。县人民政府驻凤城镇。 锦屏县 面积1597平方千米,人口22万。邮政编码556700。县人民政府驻三江镇。 剑河县 面积2165平方千米,人口24万。邮政编码556400。县人民政府驻革东镇。 台江县 面积1078平方千米,人口14万。邮政编码556300。县人民政府驻台拱镇。 黎平县 面积4439平方千米,人口49万。邮政编码557300。县人民政府驻德凤镇。 榕江县 面积3316平方千米,人口32万。邮政编码557200。县人民政府驻古州镇。 从江县 面积3245平方千米,人口32万。邮政编码557400。县人民政府驻丙妹镇。 雷山县 面积1218平方千米,人口15万。邮政编码557100。县人民政府驻丹江镇。 麻江县 面积1222平方千米,人口20万。邮政编码557600。县人民政府驻杏山镇。 丹寨县 面积 938平方千米,人口16万。邮政编码557500。县人民政府驻龙泉镇。

  【历史沿革】 今黔东南自治州辖地,秦代属黔中郡和象郡;西汉时期属武陵郡和牂牁郡;隋代属牂牁郡、沅陵郡和治安郡;唐代属黔中道,置有充州、应州、亮州等羁縻州和奖州等经制州;宋代分属荆湖北路、夔州路和广南路,置有邛水县、安夷县和亮州、古州等羁縻州;元代属四川行省播州宣慰司和湖广行省思州宣慰司,置有麻峡县、黄平府、镇远军民总管府及古州八万洞民总管府。明洪武年间设镇远、清浪、铜鼓、五开、偏桥、古州、清平、兴隆8卫;永乐十一年(1413年)废思州等宣慰司,置思州、镇远、黎平、新化4府,隶属贵州布政使司;宣德九年(1434年)撤新华府并入黎平府;正统九年(1444年)置施秉、永从2县;弘治七年(1494年)置麻哈州及清平县,十一年(1498年)置镇远县;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置天柱县,二十八年(1600年)置黄平州。清康熙年间,镇远、偏桥、清平3卫分别并入镇远、施秉、清平县,兴隆卫并入黄平州;雍正五年(1727年)改五开、铜鼓、清浪3卫,置开泰、锦屏、青溪3县;雍正七年(1729年)至十一年(1733年),先后置八寨、丹江、清江、古州、台拱5厅,分属镇远、黎平、都匀3府管辖;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置下江厅,隶黎平府。 民国二年(1913年),改府、州、厅为县,设镇远、施秉、青溪、思县、邛水、天柱、锦屏、黎平、下江、永从、榕江、丹江、台拱、剑河、黄平、炉山、八寨、麻哈共18县;民国三年(1914年)设黔东道,治镇远,领镇远、邛水等26县;民国十二年(1923年)废道,各县直属于省;民国十九年(1930年),思县易名岑巩县,二十年(1931年)麻哈县更名麻江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全省建立11个行政督察区,其中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镇远,第十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黎平,后经过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和二十六年(1937年)两次调整,原第十行政督察区撤消,原第八行政督察区改为第一行政督察区(仍驻镇远);民国三十年(1941年),裁清溪县并入镇远等县,裁丹江县,将丹江河以西之地并入八寨县,八寨县易名丹寨县,丹江河以东之地并入台拱县,台拱县改名台江县;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以原丹江县区域建立雷山设置局,三十七年(1948年)改雷山设置局为雷山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全省分设8个专区,其中镇远专区辖炉山、黄平、余庆、施秉、镇远、雷山、台江、剑河、锦屏、天柱、三穗、岑巩12个县,黎平、从江、榕江、丹寨、麻江5县属独山专区(1952年改为都匀专区)。 1956年4月18日,国务院以(56)国设司第30号文件批复,撤消镇远专区,建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原镇远专区的余庆县划归遵义专区,都匀专区的麻江、丹寨、黎平、从江、榕江5县划入黔东南自治州,自治州辖16个县,州人民政府驻凯里,7月23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正式成立。1958年12月调整行政区划,丹寨、麻江、炉山、雷山4县合并建凯里县,台江县并入剑河县,从江县并入榕江县,施秉县并入黄平县,岑巩县、三穗县并入镇远县,天柱县并入锦屏县,全州设7个县。 1961年8月和1962年10月,先后恢复天柱、从江、雷山、麻江4县和施秉、三穗、岑巩、台江、丹寨5县建置,自治州仍辖16个县。 1983年8月,国务院批准撤消凯里县建立凯里市。自此,黔东南自治州辖1市15县。(以上出处)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黔东南苗侗族自治州总人口3844697人。其中凯里市 433236人、黄平县 292121人、施秉县 137171人、三穗县 170167人、镇远县 222766人、岑巩县 187734人、天柱县 348302人、锦屏县 190429人、剑河县 189085人、台江县 142386人、黎平县 458533人、榕江县 300369人、从江县 301513人、雷山县 132004人、麻江县 203481人、丹寨县 135400人。 2003年,黔东南州辖15个县、1个县级市,共有88个镇、5个办事处、116个乡(其中17个民族乡),197个居委会,3437个村委会。年末总人口434.78万人,其中,非农人口45.4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人口总数的80.61%。 2004年,黔东南州共有5个街道、90个镇、99个乡、17个民族乡。 2013年,黔东南州共有7个街道、100个镇、103个乡和民族乡。

经济发展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972.18亿元,比上年增长5.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95.87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224.11亿元,下降0.8%;第三产业增加值552.20亿元,增长8.1%。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1%、23.1%和56.8%。在三次产业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2.2%、-4.2%和82.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7654元,增长4.7%。


精选留言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