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市

英德位于南岭山脉东南部,广东省中北部,北江中游。东邻翁源县、新丰县;南连佛冈县、清城区;西北与阳山县接壤,西南界清新区;北与乳源县、曲江区相连。地理坐标:北纬23°50′31″—24°33′11″,东经112°45′15″—113°55′38″。东起青塘镇,西至黄花镇,跨度约119千米。北自波罗镇、南至黎溪镇,跨度约78千米。全市土地面积5634平方千米(845.1万亩)。
【地质】  境内以变质砂岩、砂砾岩、长石、石英岩、硅质岩为主,地质构造属北江干扰带,经历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及喜山期构造阶段,发生多次和多种性质的地壳运动。褶皱、断裂及岩浆侵入活动比较突出,地貌上形成冲积平原、河谷平原,岩层走向有北、北东,也有西北走向东南,断层、逆断层随处可见。由于备受各期运动的影响与互相抗衡,构造极端复杂,严格控制区内地貌形态的空间分布,构成各种地貌类型的基本骨架。尤其是燕山运动时期,英德北缘和南部地区形成的两列花岗岩侵入带,含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物;在岩溶区内,由于地下水运动,发育着大量的暗河与地下溶洞。
【地貌】  周围山地环绕向南倾斜的盆地主体  从总体来看,英德地貌是一个周围山地环绕向南倾斜的盆地英德盆地。盆地东面以滑水山山脉为界,北面是黄思脑山脉,南面为一群花岗岩和低山、丘陵地区,西面主要是一列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屏障。
弧形构造明显,岭界排列有序  山脉走向以北、北东—南,南西、东—西,西北—东南三向为主。英德地貌格局大致由这3种走向决定,其中,东部岭谷为北东向,西部岭谷为北西向,形成明显的弧形构造。
中低山广布,侵蚀强烈  境内大部分土地皆为山地,面积274.51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32.5%,其中海拔500—800米的低山143万亩,占总面积的16.9%。若把丘陵面积计入,丘陵、山地面积446.82万亩,占总面积的52.9%。

河流水源广,出路狭窄,形成易涝的河谷地带  境内主要河流的唯一出口,是南部低山、丘陵地区的狭窄谷地浈阳峡(俗称盲仔峡)、大庙峡等峡谷。来自集雨面积3.4万平方千米的水流从狭窄的河道流出,造成易涝的河谷地带。由于河水的堆积作用,境内普遍分布着冲积平原、河流阶地等堆积地貌。

岩溶地貌发育,组合类型多样  西部、中部、东部地区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貌,有孤峰、峰丛、峰林、溶蚀畦地、山地等,岩溶地貌面积169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20%。
地貌类型主要有流水地貌、岩溶地貌。
流水地貌  境内主要的地貌类型,遍布于境内各地,其形态分为平原、阶地、台地、丘陵、山地5种。
平原,按其大小,分为冲积平原、河台平原、山间平地3种。面积63.09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7.5%。主要分布在大站、英城、浛洸、大湾、石牯塘、大镇等地,是主要的农业用地。
阶地,有河流阶地、洪积阶地、洪积冲积阶地、洪积坡积阶地。河流阶地,境内阶地的主要类型,面积95.5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11.3%。主要分布在东部盆地及中部两江盆地。
台地,介于阶地与丘陵之间,比高小于80米、坡度小于15度的地貌类型,分为低台地、高台地。面积26.97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3.2%。主要分布在东部盆地、中部盆地。
丘陵,境内的主要地貌类型之一,面积199.31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23.6%,分为低丘陵、高丘陵。
山地,境内的主要地貌类型之一,面积247.51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29.3%,分为低山、中山。
岩溶地貌  境内发育着各种形态的岩溶地貌,主要有岩溶平原、岩溶台地、岩溶丘陵、岩溶山地。
【土壤】  1982—1983年英德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显示:英德土壤分为10个土类、15个亚类、52个土属、145个土种。土壤面积789.12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93.4%,其中自然土682.47万亩,占80.8%;耕作土115.64万亩,占13.7%。自然土以赤红壤、红壤、红色石灰土和黄壤为主,分别占自然土的48.7%、27%、15.8%和6.6%;耕作土以水稻土、赤红壤旱地、红色石灰土旱地(红火泥地)和潮沙泥土旱地为主,分别占耕作土的64.8%、20.1%、7.9%和6.8%。
赤红壤,境内数量最多的土壤类型,面积355.92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42.1%、土壤面积的44.6%。红壤面积184.06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21.8%、土壤面积的23.1%。水稻土,境内数量最多的耕作土壤类型,面积74.98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8.9%、土壤面积的9.4%,广泛分布在低山丘陵区、河谷平原区和石灰岩峰林区。
【山脉】  地处五岭山地南缘,是一个周围山地环绕向南倾斜的盆地。东面是滑水山山脉,北面是黄思脑山脉,南面是一群花岗岩、低山及丘陵,西面主要是一列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屏障。
黄思脑山脉  东西走向,长约40千米,横亘于市境北部,是境内地貌格局的骨架山脉,对境内小气候及河流水文等自然环境有明显影响。该山脉有海拔逾千米的山峰70余座,其中船底顶1586米(境内最高峰)、十二旗1150米、上天堂1366米、叶顶山1124米、大竹坪顶1324米、梅花顶1384米、黄思脑1364米、芦古丁1092米。
滑水山山脉  北、北东—南、南西走向,长约60千米,纵贯于市境东部,为东部滃江盆地与中部地区的自然界线,境内地貌格局的骨架山脉。该山脉有海拔逾千米的山峰30余座,其中,雪山嶂1397米、君子嶂1135米、滑水山1142米、洋伞1004米。
五点梅花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长约30千米。该山脉构成中部地区与西部岩溶盆地的自然界线,主要山峰有:旗山1178米、五指山1144米、郎芒山850米、北山顶979米、五点梅花906米、马路跳顶911米。
天堂山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长约18千米。该山脉为南部丘陵、山地地区主要山脉,对南部降水中心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主要山峰有:鹅公脑608米、人字脑830米、莺哥头901米、天堂山790米。
浪伞脑山脉  东西走向,长约25千米。该山脉为南部丘陵、山地地区较主要的山脉之一,中部为北江“切”开处,形成大庙峡。
【河流】  河流水系除北江、滃江、连江三大过境河流外,集雨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16条。
北江  古称溱水,珠江水系第二大河,有东西两源,东源浈水发源于江西信丰县石碣大茅山,西源武水发源于湖南临武县麻石坤。两水汇合于韶关市区始称北江。以浈水为主流。自韶关市区至佛山市三水区河口长258千米,经三水区思贤窖与西江汇合,主流由东平水道经狮子洋、虎门注入南海。在境内北起沙口镇高桥村,南至清新县旧横石,纵贯境内98千米,境内以南集雨面积3.4万平方千米,其中沿江两岸直属北江水系面积1817.1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32%。河面宽畅,除个别峡谷地段外,其余河面宽在400米以上。河道坡度平缓,河床平均比0.7‰。干流沿岸除滃江、连江汇入外,还有官田水、仙桥水、波罗坑水、黎洞水4条支流汇入。北江水系径流丰沛,汛期平均径流量115.8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量的74.3%。浈阳峡、大庙峡等处流道紧束。常年可通航,上通韶关,下达广州等地。
滃江  发源于翁源县船肚东,河面平均宽度80—90米,河床平均坡度1.24‰。干流自翁源县官渡下榕角附近流入境内,沿途流经青塘镇、桥头镇、东华镇鱼湾、大镇和英德华侨茶场,在狮子口与白沙水合流后,经长湖于东岸咀汇入北江干流,全长173千米,其中境内流程69千米,集雨面积1289.5平方千米。干流沿岸还有青塘水、横石水、小北江水、大镇水、白沙水、汶罗河水6条支流汇入,其中大镇水、小北江水发源于境内,其余支流分别发源于佛冈、新丰、翁源县。径流较充沛,汛期平均径流量39.5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量的79.3%。
连江  又名小北江,古称洭水,北江干流最大支流,发源于连州星子圩磨面石,上段称东陂水,至连州市区后称连江,经连州、阳山、英德3地于连江口汇入北江,全长262千米,全流域面积1万平方千米。干流自阳山县在境内西北部入境,境内流程80千米,河床平均坡度0.77‰,集雨面积2572.4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45.7%。干流在境内经大湾镇青坑、浛洸镇张陂、西牛镇、石灰铺镇、水边镇、连江口镇,在江口咀注入北江,沿岸有波罗水、田心水、黄洞水、竹田水、青松水、水边水6条支流汇入,雨量亦较充沛,汛期平均径流量84.04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量的81.3%。河床较平缓,易发生洪灾。干流是沟通连州、阳山、韶关、广州等主要水运航道。
【气候】  英德处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偏南的暖湿气流,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根据广东省气象局对自然季节的划分方法,即以5天平均气温的高低作为划分四季的指标: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下,称为冬季;稳定在22℃以上,称为夏季;稳定在10℃—22℃之间,就是春季或秋季。英德的自然季节特色为:春季(3—4月)乍暖乍冷,多阴雨;夏季(5—9月)炎热,多雨偶旱;秋季(10—11月)清凉干爽、常旱;冬季(12月至翌年2月)少冷偶寒,云多雨细。
英德气候资源丰富,但天气和气候灾害种类也较多,且出现较频繁,主要有低温阴雨、倒春寒、高温、寒露风、霜冻、雷暴、大风、飑线、冰雹等自然灾害。
气温  年平均气温21.1℃,年平均气温变化在20.1℃—22℃之间。一年中最冷月在1月,平均气温11.1℃,极端最低气温-3.6℃(1961年1月19日);最热月在7月,平均气温28.9℃,极端最高气温40.1℃(2003年7月23日)。
年平均霜日6天,平均初霜日为当年12月25日,终日为翌年1月22日。平均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8.3℃,一年中12月平均气温日较差最大达9.8℃,次大值出现在11月,为9.4℃;平均气温日较差最小为4月。
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1906.2毫米,丰水年最多达2657.2毫米(1975年),枯水年最少为1399.9毫米(1963年),最多年份与最少年份相差近1倍。一年中雨量多集中在4—9月,降水量1524.2毫米,占全年的83%;其中4—6月降水量921.7毫米,占全年的50.2%。英德南、北部形成降水较多的两个地带:黎溪镇南部至连江口镇,年平均降水量2100—2500毫米;横石塘镇北部山地,年平均降水量2100毫米;市内其他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1900毫米。
年平均降水(指日降水量≤0.1毫米)天数163.5天,占全年天数的44.8%,最多年份达208天(1975年),占全年天数的57%;最少年份129天(1977年),占全年天数的35.3%。降水天数年内分配是春夏多,秋冬少。一年中5月最多,平均20.5天;11月最少,平均6.5天。
1994年6月18日23时至19日零时,英城北江最高水位34.51米,超过警戒水位(26米)8.51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高水位。2006年7月18日,英城北江最高水位34.19米,超过警戒水位8.19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二极值。据历史资料记载,20世纪英德最大洪水发生在1915年,英城北江最高水位37.03米;其次是1931年,英城北江最高水位35.52米。
蒸发  年平均蒸发量1717.9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7%;最小相对湿度出现在秋冬季节,此时受冬季风控制,秋高气爽,降水少,故湿度也小,相对湿度最小值为11%。按有关标准划分:1—2月为湿润;3—6月为很湿润;7—9月为湿润;10—11月为半湿润;12月为半干旱,相对湿度最小值11%。
日照  年平均日照时数1631.7小时。年际变化介于1357.6—2210小时之间。一年中日照最多是7月,平均218小时,占同期日照可照时数的52.5%;日照最少是3月,平均64.3小时,占同期日照可照时数的17.3%。一年中平均有62.2%的白天时间,天空被云、雨、雾遮蔽。
风力 英德处于季风区,一年中季风的转换主导着大部分风向的变化;另外,高山、丘陵、峡谷等地形影响风向。风向在各地有所差异,但主导趋势仍然是冬季以盛行偏北风为主,夏季以盛行偏南风为主。
年平均风速1.7米每秒,年际变化平均在1.8—2.2米每秒之间。一年中1月平均风速最大,平均风速2.3米每秒;6月、8月平均风速最小,平均风速均为1.2米每秒。受峰区、局地性热对流、台风等天气系统的影响,英德出现8级或以上大风(相当于17米每秒以上)的天数年平均两天,年出现最多天数为5天;一年中以7月出现的概率最高,平均0.5天。
风速自动记录任意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18米每秒,瞬时最大风速29米每秒,相当于11级大风,出现于1984年7月30日。
【土地资源】  英德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2017年,全市总面积5634平方千米(56.34万公顷),其中,耕地913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6.2%;园地114平方千米,占2%;林地3782平方千米,占67.1%;其他农用地209平方千米,占3.7%;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255平方千米,占4.5%;交通运输用地39.59平方千米,占0.7%;水利设施用地32.07平方千米,占0.6%;未利用土地156平方千米,占2.8%;其他土地134平方千米,占2.4%。
【水资源】  地表水 境内的水源主要靠地表水,而地表径流形成主要是降水量,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900毫米。降水量自东向西渐增,差幅约100毫米。降水过程集中在4—9月,降水量1524.2毫米左右,占全年降水量的80.2%,其中4—6月降水量921.7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48.5%。北江,市境南端以上集雨面积3.4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55.8亿立方米,其中汛期为115.8亿立方米,占全年的74.3%。滃江,集雨面积1289.5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49.8亿立方米,其中汛期为39.5亿立方米,占全年的79.3%。连江,集雨面积2572.4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03.4亿立方米,其中汛期为84.04亿立方米,占全年的81.2%。
英德地表水的来源,主要是由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岩溶区地表径流比非岩溶区少,其中以溶蚀低山高丘陵、峰丛洼地类型最少,仅在雨季中才有少量地表径流产生。全市平均地表径流深1149.9毫米。受地质地貌和植被影响,径流深存在差异。南部及西北部丘陵山地,径流深大于东部的丘陵、台地及其平原地区。黎溪镇至连江口镇自南至北,径流深1300—1500毫米;波罗镇自北向南,径流深1200—1300毫米;其他地区径流深一般在1000—1100毫米。
地下水  英德岩溶区缺少地表径流,但地下水较丰富,非岩溶区地下水也有一定储量,在利用上可作地表径流的补充水源。据水文地质资料证明,英德地下水大体上分为三大类型,即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基岩裂隙水。
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北江、滃江、连江两岸阶地与石牯塘、横石塘、大镇等盆(谷)地中。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主要分布在波罗、沙口、石灰铺、大湾镇青坑、浛洸镇张陂、九龙、黄花等石灰岩地区。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北部、东部和东南部等山地,其富水性变化受岩性和植被影响甚大。有关地质资料称:仅横石塘镇至英德盆地(平原丘陵地)隐伏岩溶水,开采资源就达35.05万立方米/天。有4处温泉资源,分别是望埠镇温泉、横石塘镇热水湖温泉、白沙镇会英温泉、水边镇热水温泉。
水力  境内河床落差大、水流急,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45万千瓦,其中可开发的约35万千瓦。农业灌溉,主要靠地表水。
【森林资源】  英德市地处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地带,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北部以中、低山地貌为主,保存着大片天然阔叶林;南部山地丘陵,以人工培育和改造的阔叶林为主;东部和中部以人工针叶林松、杉树较多;西部石灰岩山区,林地生产条件较差。地貌、气候、土壤的复杂多样性,形成以森林为主的动植物共存的生态系统。根据2017年调查资料,有高等植物300多科980多属2200多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桫椤、观光木、穗花杉等19种。古树名木629株,其中一级保护古树8株、二级保护古树29株、三级保护古树592株。
2017年,全市林业用地569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67%。其中有林地490万亩,占林业用地的87%;灌木林地73万亩,占13%。林业用地中36%为生态公益林,面积204.7万亩;商品林占64%,面积364.3万亩。全市森林覆盖面积564万亩,森林覆盖率69.1%,活立木总蓄积量222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最高的是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达到88.7%。
【矿产资源】  英德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全市已发现矿产37种,主要有硫、铁、煤、锰、铅、锌、钨、锡、铜、金、稀土、石灰石、大理石、花岗岩等,储量较大的有硫铁矿8000多万吨,铁矿3000多万吨,煤矿1.3亿吨,大理石和花岗石10亿立方米,石灰岩面积80多万亩,还有铜、铅、锌、钨、锡、金、银、钼、铋、泥炭土、稀土、耐火黏土、水泥配料黏土、石英、砂矿、硅石、重晶石、萤石、英石等。
【动物资源】  英德地处山区,陆生动物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石门台省级自然保护区,根据《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综述》,区内发现分布的脊椎动物301种,其中两栖纲14种、爬行纲14种、哺乳纲4种、鸟纲228种。在脊椎动物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有黄腹角雉、云豹、豹、金貂、烙铁头、蟒6种,属于二级保护的有穿山甲、小灵猫、斑林狸、领角鸮等45种。昆虫已鉴定的有456种,其中重点作为表示生态环境多样性的昆虫蝶类135种。江河鱼类及水产动物品种有各种名贵鱼类,如鳗鲡(白鳝)、鲥鱼(三黎鱼)、鱼骨 鱼唇 花(重唇鱼)、鱼骨 鱼咸 鱼、鳤鱼、赤眼鳄、长春鳊、三角鲂、黄颡鱼、鲶刺鳅、鳜鱼(桂花鱼)、鲈鱼。江河水生动物有螺类、贝类,名贵的龟类有鳖(水鱼)和水生保护动物鼋(一级)、山瑞(二级)。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长湖水库、连江口河段,分别捕获1只40余公斤和1只30余公斤的大鼋;1993年7月在沙口河段,又捕获1只36.5公斤的大鼋。由于江河被工业废水等污染,电、毒、炸鱼严重,江河鱼类日益减少,有些鱼类甚至濒于绝迹。为此,政府已采取措施,并在一些河段施放鱼苗。

【行政区划】  2017年,英德市有23个镇、1个街道,有370个村、43个社区,5591个村民小组、740个居民小组。

2017年英德市行政区划简表

镇  名 村(居)委会名称 村(居)民
小组数
英城街道
办事处
长岭、江湾、白沙、矮山坪、岩前、廊步、城南居委会、城中居委会、城北居委会、城西居委会、南山居委会 227
白沙镇 白沙、水心、车头、太平、红星、会英、石园、新潭、双星、门洞、太平居委会 180
青塘镇 青北、新青、石联、榄村、青南、榔社、建新、青塘居委会 161
桥头镇 板甫、仙蕉坑、红桥、潭坑、五石、博下、联群、亚婆石、新益、石角、桥头居委会 130
东华镇 大船顶、重新、九围、牛岗岭、雅堂、双寨、茶山、同乐、蒲岭、古滩、塘下、金洞、九朗、黄陂、光明、东水、东升、文南、鱼湾、坣下、汶潭、文策、宝洞、文田、大镇居委会、英华居委会、黄华居委会、鱼湾居委会 605
横石水 横岭、溪北、江古山、联雄、群星、塔岗、横石水居委会 158
英红镇 水头、新岭、虎迳、锦田、星光、田江、红旗居委会、红桥居委会、红卫居委会、红光居委会、坑口咀居委会、云岭居委会 168
沙口镇 园山、高桥、洲西、红峰、平峰、石坑、新建、蕉园、群英、清溪、官坪、冬瓜铺、江溪、沙口居委会 263
望埠镇 古村、崦山、青石、小迳、下塘、桥新、同心、鹤坪、黄田、朗新、寿塘、崩岗、莲塘、望埠居委会、望河居委会、龙头山居委会 260
大站镇 联丰、菜洲、江南、大塘、       土景头、大蓝、丹洲、波罗坑、樟滩、黄岗、侧塘、大站居委会 335
黎溪镇 新村、大坪、黎明、恒昌、松柏、黎新、大埔、黎洞、铁溪、大湖、湖溪、黎溪居委会 320
连江口 三井、小舍、严村、下步、红溪、银坑、初溪、连樟、南坑、连江口居委会、城樟居委会 274
镇  名 村(居)委会名称 村(居)民
小组数
横石塘 维塘、共耕、石门台、前峰、新群、龙新、龙华、龙建、仙桥、横石塘居委会、工村社区居委会 173
石牯塘 三联、石下、八宝、尧西、黄洞、长江、永乐、石小、沙坪、萤火、鲤鱼、联山瑶族、石牯塘居委会 277
浛洸镇 镇南、三村、鱼水、燕石、白米庄、鱼咀、丰收、麻坜、张陂、三江、先锋、福园、新平、五星、洭州居委会、荷州居委会、光南居委会 461
下石太 镇 灯塔、上石太 、沙岗、新联、高洞、下石太 居委会 107
大洞镇 龙潭、黄沙、麻蕉、黄塘、大田、庙坑、苗花、大洞居委会 183
西牛镇 金塘、岩仔、张屋、塔江、上蚌、下蚌、上塘、下塘、江坝、上街、岩口、楼下、麻竹、牛江、古岭、新城、上村、石下、蒲桥岭、合头、田寮、上良、塘面、深塘、梨树下、岩坑、新屋、下新湖、上新湖、下寨、沙埌、石结路、田寮、大禾坪、垭田、丘屋、茶石松、群山、上寨、胡屋、花园、下湾、迳下、凹背、红山、寨下、塆角、街头、水坑、元岭、屋场、新楼、围仔、塘下、塘尾、石寨、关屋、梯联、分水坳、坪山、塘肚、团结、杨梅树、纳洞、大山尾、黎沙、枧坳、石狮、下角、小水、梅山、楼下、钱屋、下肖、上肖、山厂、上径、下径、下洞、禾湾、大份、单竹径、童屋、石屋、中心、高陂、横岭、仁村、上塘、下塘、下塆、花树脚、江下、塘尾、龙潭坑、罗屋、横档、下洞、地冲、新龙、冲头、罗古滩、吉田、新田、坑尾、黄沙坑、鹿湖、刘府、田心、石角坑、山队、金锋、金仔顶、二联、塘头、吉水、园窝、塘背、塘坝、竹径、大围、高陂、昂坝一、昂坝二、大村、金鉴、西牛居委会 262
水边镇 热水、白坑、乌城、五角、黄竹、流寨、水边居委会 130
九龙镇 新田、泉水、金鸡、枫木、塘坑、河头、金造、宝溪、太平、新龙、龙塘、寨背、大陂、石角、乌石、团结、九龙居委会 341
石灰铺 光明、美光、勤丰、美村、石灰、子塘、惟东、友联、保安、独山、新联、竹田、大田、三门、石灰铺居委会 278
大湾镇 麻步、中步、上洞、长山、布心、茅塘、小联、古道、上坝、英建、蓝山、鸡蓬、瑶排、田心、旁脚、大湾居委会、青坑居委会、金湾居委会 505
波罗镇 波罗、太平坪、建棠、沿沙、东风、板水、更古、乌田、前进 111
黄花镇 放板、新民、城下、迳孔、公正、溪村、三山、平星、岩背、德岗、管塘、明迳居委会 260

【行政区域界线勘定】  英德市勘定市界线(清远—韶关线)4段,总长234.14千米,其中英德与新丰45.97千米、英德与翁源63.21千米、英德与曲江85.94千米、英德与乳源39.02千米(埋设界桩4个)。勘定县界线4条,总长310.05千米,其中英德与佛冈102.76千米(埋设界桩3个)、英德与清新108.3千米(埋设界桩4个)、英德与清城38.73千米(埋设界桩2个)、英德与阳山60.26千米(埋设界桩2个)。勘定镇界线50条1016.6千米。

历史沿革

【先秦以前】  英德历史悠久,从宝晶宫古河床胶结堆积层中发现的打制石器表明,英德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可追溯到10万年以前。旧石器时代晚期,一群原始先民在今英红镇云岭狮石山牛栏洞里生活。新石器时代早期,一群原始先民在今青塘镇四周的石灰岩溶洞中居住,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新石器时代晚期,这群先民从洞穴搬迁到靠近河岸的台地和山冈,开始刀耕农业和渔猎生活。
春秋时期,英德之地属百越地;战国时期,属楚地。秦时属南海郡。
【两汉、三国、两晋时期】  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195年间,汉高祖在英德之地设置浈阳(今英德市英中、英东地区及翁源县和新丰县、佛冈县部分地区)、含洭(今英德市英西地区)2县,属南越国。东汉沿西汉旧制,浈阳、含洭2县同属荆州桂阳郡。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省阳山县入含洭县。
三国吴甘露元年(265年),析含洭县桃乡复置阳山县;浈阳、含洭2县属荆州始兴郡。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浈阳、含洭2县改属广州始兴郡。永嘉元年(307年),浈阳、含洭2县改属湘州始兴郡。东晋咸和三年(328年),浈阳、含洭2县改属荆州始兴郡。
【南北朝时期】  南朝刘宋元嘉二十九年(452年),浈阳、含洭2县改属广州始兴郡;三十年,复归湘州始兴郡。刘宋泰始三年(467年),改浈阳县为贞阳县,贞阳、含洭2县仍属湘州始兴郡;六年,在贞阳县西60里置冈溪县。刘宋泰豫元年(472年),贞阳、含洭2县属湘州广兴郡。南齐建元元年(479年),贞阳县复名浈阳县,与含洭县同属湘州始兴郡。梁天监六年(507年),在含洭县置衡州和阳山郡,治所均在含洭县;浈阳县属衡州始兴郡,含洭县属衡州阳山郡。梁承圣二年(553年),析浈阳县地置翁源县;浈阳县属东衡州始兴郡。天嘉年间(560—566年),改衡州为西衡州,治仍在含洭县,含洭县属西衡州阳山郡,浈阳县仍属东衡州始兴郡。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  隋开皇九年(589年),浈阳县属韶州;十年,含洭县属洭州,改浈阳县为贞阳县,改属循州;十六年(596年),贞阳县一部并入曲江县;十九年(599年),贞阳县改属广州;二十年,含洭县属广州。仁寿元年(601年),广州改称番州。大业三年(607年),含洭县属南海郡。
唐武德五年(622年),在含洭县地复置洭州,贞阳、含洭2县属之。贞观元年(627年),贞阳县复名浈阳县,含洭县改为浛洭县,2县属广州。天宝元年(742年),浈阳、浛洭2县属南海郡。乾元元年(758年),浈阳、浛洭2县属广州。五代南汉乾亨元年(917年),升广州为兴王府,浈阳、浛洭2县属兴王府。乾亨四年(920年),在浈阳县置英州,领浈阳县。浛洭县仍属兴王府。
【两宋时期】  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浛洭县改属广南东路连州;五年,因浛洭县名之“洭”字与宋太祖赵匡胤的“匡”字同音,改浛洭县为浛洸县;六年,改属英州。北宋乾兴元年(1022年),因浈阳县名之“浈”字与宋仁宗赵祯的“祯”字同音,改浈阳县为真阳县,与浛洸县同属英州。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英州被赐郡名真阳郡。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升英州为英德府,属广南东路,辖真阳、浛洸2县,自始得英德之名。
【元、明、清时期】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英德府为英德路总管府,属江西行省广东道;二十三年(1286年)降为散州。大德五年(1301年),复升为路,领真阳、浛洸、翁源3县。至大元年(1308年)复降为州,领真阳、浛洸、翁源3县。延祐元年(1314年),废真阳、浛洸2县并英德州,属江西行省广东道。明初洪武二年(1369年),改英德州为英德县,属广东行中书省韶州府。隆庆三年(1569年),划英德县象冈、甘棠2都(今英德市青塘、白沙2镇和新丰县交界的地方)以及河源、翁源2县一部分地方设长宁县(今新丰县)。清沿明制,英德县属广东省韶州府。嘉庆十八年(1813年),分英德县大陂都高台、白石、独石、迳头4图,岩下都虎山、观音2图及清远县一部分设立佛冈厅(今佛冈县)。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英德县建置没有大的变化。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英德县归属广东省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英德,下辖英德、清远、佛冈、新丰、翁源5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10月9日,英德县城解放。英德县初隶属北江临时人民行动委员会,后先后隶属北江人民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北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北江区专员公署、粤北行政公署、韶关专员公署、韶关专区革命委员会、韶关地区革命委员会、韶关地方行政公署、韶关市。1988年1月,清远撤县设市,英德县从韶关市划归清远市管辖。1994年1月,英德撤县设市(县级),仍属清远市。市政府驻地英城街道。
【人口】  2017年,英德市年末户籍人口117.94万人;常住人口119.14万人。全市常住人口出生1.42万人,常住人口出生率14.94‰,自然增长率6.61‰。
【语言】  境内语言主要有客家话和广州话(含广州次方言)两大类。客家话分布于英东片的东华镇、白沙镇、青塘镇、桥头镇、横石水镇,沙口镇、英红镇云岭、横石塘镇、石灰铺镇、石牯塘镇、波罗镇、浛洸镇、大站镇黄岗、下石太镇、连江口镇、大洞镇、西牛镇的绝大部分村庄,以及望埠镇、大站镇、水边镇、大湾镇的部分村庄。客家话的使用人口约占全市户籍人口的64%。
广州话主要分布于英城街道及英中片、英西片的部分镇。广州次方言有附城话(源于客家话,异于客家话,也异于广州话),分布于望埠镇、英城街道、大站镇北江两岸。还有九龙话,分布于九龙镇、黄花镇。此外,黎溪镇、水边镇、大湾镇部分村庄使用广州次方言。广州话和广州次方言的使用人口约占全市户籍人口的29%。
浛洸镇的华坝、花管滩、鱼咀坝3个自然村的人口原籍潮汕,现内部仍使用潮州话。全市瑶族5000多人,使用瑶族语言。英红华侨茶场、英德华侨茶场、黄陂华侨茶场3个华侨茶场使用普通话。
【民族】  2017年,英德市境内少数民族成份有30个、常住人口8060人(含流动暂住);户籍少数民族成份有27个、人口6363人,占全市户籍人口0.5%,主要分布在石牯塘镇联山瑶族村、横石塘镇石门台村瑶族村小组、沙口镇沙口社区滑水山瑶族村小组、东华镇九围村温塘山瑶族村小组和横石水镇横石社区唐皇山瑶族村小组。
【宗教】  2016年,全市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4大宗教,有宗教团体3个(市天主教爱国会、市基督教三自爱国会),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21处,其中佛教寺(庵)4处、道教宫观3处、天主教堂1处、基督教堂13处,已备案宗教教职人员24名,各宗教信徒2万多人。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01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57.81亿元,比2015年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增长5.3%、11.9%和6.4%。完成农业总产值87.87亿元,比2015年增长5.1%。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2.7亿元,比2015年增长13.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8.33亿元,比2015年增长17.3%。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70.4元,比2015年增长10.1%。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68亿元,比2015年下降4.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29亿元,比2015年增长8.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49亿元,比2015年增长9.7%。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317.87亿元,比年初增长10.5%;金融机构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67.09亿元,比年初增长11.5%。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6.59亿元,比2015年增长6.1%;实际利用外资2226万美元,比2015年增长10.3%。

精选留言

清远英德市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